2012-07-03 14:35:36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 联合国人居署专家联合课题组
● 辽宁棚户区改造创造了世界奇迹,总体完全成功
● 实现了“四个巨变和一个提升”
● 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经验模式具有全球借鉴价值
辽宁省于2005年初在中国率先开始探索大规模改造城市及国有工矿棚户区的途径及方式,用了4年的时间改造完成1万平方米及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新建成套住宅建筑面积4400多万平方米,改善了70.6万户、211万人的住房问题,几乎相当于联合国对贫民窟改造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年均数量的近2倍,这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一项巨大的成绩。辽宁省棚改的做法、经验与问题为学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为其他城市的贫民住区改造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值得各界进行认真总结与深入反思。
贫民住区———城市发展中的沉疴顽疾
贫民住区,国际上通常称为“贫民窟”,是贫困家庭生存生活的地方,是低收入人口大规模、大范围聚居的地区。早在19世纪中叶,贫民窟就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国际现象”。但是,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贫民窟及其所引发的问题的严重性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国际社会的贫民窟改造收效甚微,发展趋势恶化。
伴随着城市化而生的贫民窟是一个世界难题。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及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高人口密度,移民众多,高失业率,使贫民窟成为贫困、堕落与污染的聚集地,犯罪、卖淫和吸毒的避难所,多种传染病肆虐城市地区的传染源。许多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为解决贫民窟问题进行了持续努力,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从1960年代“希望的贫民窟”开始,经由1970至1980年代债务十年中城市贫困的“大爆发”,直到今天百万人口以上的贫民窟;从利马不断延展的栅栏到马尼拉的垃圾山,城市化与工业化甚至经济增长分离开来。贫民窟遍布整个星球,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顽疾”和“毒瘤”。联合国人居署2012年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贫民窟人口已达到8.276亿人,接近全球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贫民窟人口数量继续以同样速度增长,2030年将达到20亿。联合国人类千年目标面临严峻挑战,数亿贫民窟居民生活在梦魇之中!
其次,中国城市的低收入住区社会问题彰显,改造挑战巨大。
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加速过程。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另外有高达2.61亿的流动人口在城市短暂居住,相当于日本人口的两倍,而且每年仍有数百万计的新增人口涌入城市。随着低收入群体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住房压力急剧上升。一些城市的贫困住区问题已经彰显,所谓的“城中村”“棚户区”在许多方面都与国外的贫民窟非常相似。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城市的贫民住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极有可能产生贫民窟。中国政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防止贫民窟在中国重演。
第三,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棚改迫在眉睫,亟须经验。
老工业基地的棚户区是体制转型的牺牲品。中国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经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然而,伴随体制转型和资源枯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数百万工矿企业工人长期生活在棚户区中。棚户区如同老工业城市身上的毒瘤,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转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根据住建部住房保障司2010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棚户区达1100多万户左右,中央政府同时做出决策和部署,要求各相关城市在其辖区范围内进行国有工矿企业及林业棚户区改造。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