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4 22:52:00 作者:吕晓娈 来源:大众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大量信息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之中。面对这样大量的信息消费者会何选择,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关注和探讨。从而,便形成了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消费心理学。
众所周知,每一个商家在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前都会对其营销环境,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的广告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广告定位及表现形式。即AIDMA原则。他们企图通过引起费者的注意(attention),而使消费者发生兴趣(interest),从而产生需要(desire),这就会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memory),当他们决定购买商品时,就会首先选择此品牌商品(act)。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商家在推广自己品牌时,抛开了以往“请消费者注意”的心态,而把越来越多的精力,用于了去“关注消费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家去关注消费者,是要求商家从更深层次上去挖掘符合消费者心理,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设计方案。正如诺基亚广告语connecting people。
下面,我想就自己的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来谈一下展示空间的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及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
在偌大的展厅中,通常参展的企业上千家,而流动的人流也动辄上万。怎么能够让买家能够注意到你,似乎关键取决于展台的设计。而怎样使重操作的和重展示的展台能够在各显其功的同时又与整个展厅的气氛感觉相协调一致,就要看设计师对人们心理的综合把握程度。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就是企图在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从而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及消耗各种消费品过程中的活动受消费心理的微妙影响。这里,让我们首先来谈一下时空体系与人们的心理。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时空的统一连续体,是通过客观客观空间静态实体与动态虚形的存在,和人们的时间运动相融合来实现全部设计意义的。作为人们熟知的概念,时间,自古以来就被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提到的时空序列概念,则是由连续排列的空间形式来体现时间推移的。
人在不同的空间中以不同的速度行进时,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空间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环境审美感。如在高架桥上飞驰的车中坐的人和桥下步行的人,对环境是有截然相反的感受。如前者心旷神怡,后者则会感觉紧张压抑。因此,在设计和布置展台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参展时的行进速度。做好每一个细部,使消费者可以真正把每一件商品当作艺术品而驻足,去欣赏。从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展示设计通常通过点,线,面的形式来表现抽象的空间。直线,是在各种展示中最普遍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水平的直线具有视觉的引导性,因而,通常通过横向窄条的展窗来加强空间的运动感,从而对消费者的参观起到一个有序的时空变换的引导性作用。具有中心点辐射状的直线,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效果,如果能够很好的运用,则可以很快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消费者对客观外界的认识过程往往是由感觉开始的,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因此,设计师要对色彩有敏锐的捕捉力,要能首先够通过展台得到消费者对商品的注意。如暖色调可以引起人们的食欲而冷色调则会带给人们以清爽及高贵感。这要求设计师能够把握整个展台的色调。因为展台不仅要有能够传达商品深层含义的基调,要有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明快的色彩,更重要的是要有与周围整体环境相协调统一。从某方面来讲,设计实体是服从于环境还是凌驾于环境之上,也是衡量设计创作成败的尺子。
消费者性格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因年龄、能力、兴趣不同在性格上形成个性差异。老年人注重商品的价廉物美及实用性,讲究结实耐用;年轻人则相对灵活,注重商品的外表,讲究个性化及时尚;一些先富的大款则追求高档次的商品,注重名牌。因此,在设计师去设计一个展台时,要首先考虑到其商品所面对的消费对象。使一个展台能够首先从形式上可以确定商品的定位。
小结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分析,是为了适应顾客的需求,也是发展市场的基础。所谓正确分析是说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消费者的心理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把握消费者的情感,扑捉消费者的视线。从展台设计,迈出自己产品形象成功的第一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