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装饰>家装资讯

装饰公司变身建材小卖场 瞄准高端拔品质

  上周末,业之峰装饰耗资2000万元打造的独体店正式开业,随之该公司也从传统的家装企业晋身为建材卖场,虽规模有限,但其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均发生了本质变化。此外,业之峰还签约独立设计师,成为与这一特殊群体合作的首家品牌家装公司。这几个“大手术”,让对手有的摸不到头脑、有的盛赞、有的嗤之以鼻,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讲“不管你怎么吹,谁给我更好的服务、更优的价格,我才会选谁”。

  就是要做小卖场


  在经历了近5个月的试营业之后,11月22日,业之峰装饰集团旗下的峰格汇家居正式登场亮相。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业之峰董事长张钧毫不讳言地多次重复一个词,那就是——卖场。“业之峰就是要做卖场,和传统卖场相比我们的面积可能有限,但是我们有特色、有独到之处。”


  那么是否如张钧所言,可将所谓的“峰格汇家居”称作卖场?一个家装公司又凭什么做卖场?据了解,峰格汇位于北苑桥附近,是一栋临街独体商业楼,约100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是传统卖场的十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但在家装领域这绝对称得上“最大”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特殊的“卖场”主要由主材直销店、样板间、洽谈间、外籍设计师工作室等几大功能区域组成,其中主材直销店共三层,产品包括瓷砖、洁具、地板、吊顶等产品约80多个品牌品类近千种。


  与传统的家装公司的主材馆不同,该店并不代卖建材取而代之的是厂商入驻直销。相比前者,业之峰的身份显然发生了变化,对此张钧表示,“我们由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从拼主材销售的泥潭里"跳"了出来,负责的是监督和服务”。将主材销售与家装工程捆绑,向主材厂家收取销售返点补充利润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那么不卖主材业之峰赚什么?据记者了解,与卖场相同,入驻“峰格汇”的建材厂商需交纳场租,自派销售人员、分摊水电费,除此之外依据销量还将给予业之峰相应的返点及推广费用。如此核算下来,业之峰开这个大店,不但省了人员费用、有人帮着背成本,还能坐收净利润,同时材料与工程又能相互促进,当然“划算得很!”谈及此,张钧一脸的春风得意,他不怕人抄,因为“这门槛有点高,别说资金了,光这地儿我就找了一年啊!”


  瞄准高端拔品质


  除了商业模式改变外,业之峰的另一项举措也很是引人关注,他们成为京城首家与独立设计师正式合作的品牌家装公司。


  在峰格汇内业之峰特设了一个国际设计师楼,目前有4名外籍设计师签约进驻。张钧介绍,外籍设计师签单后,业之峰将直接参与施工,而其设计作品和理念将通过业之峰的系统进行推广。虽然记者了解到的内幕消息是,外籍设计师的客户也可不选择业之峰,但与“游击队”相比,显然前者的施工更有保障,而业之峰此举也正好弥补了市场的盲点。一直以来许多高端别墅的设计都是由独立设计师把控的,对于这种“大头儿”被别人拿走的活儿,品牌家装公司一直没兴趣接手,所以很多这样的家装“大单子”反而会被错过,养出了一群别墅“游击队”,与此同时那些高端业主的后续服务反而难以得到保障。


  与独立设计师合作,也许短期内在设计费和施工费方面业之峰捞不到太多实惠,但其随之也获得了接触高端业主的机会,所谓“耧草打兔子”,在扩大影响、拔高了自身品质之余还培养了潜在客户,“他们其他的活儿,没准也能交给我们呢!”业之峰此举可谓一箭数雕。


  另据张钧透露,将来会逐步与独立设计师形成合伙人制,大家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高端设计机构,主要接待别墅、商务会所以及房地产的精装样板房等中大单客户。


  新模式备受争议


  在萧瑟寒冬中,业之峰的举动把冷清的市场暖了一把,但这把火能持续多久,业内观点不一。


  北新建材的副总裁卢金山十分看好这一模式,因为开业当天他们的地板销售额就达到70多万元,在当前形势下,这简直让人喜出望外。不少材料商表示,与传统卖场相比,峰格汇虽然面积不大、自然客流有限,但“来的客户目的性很强”,多一个渠道“毕竟是件好事”。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日的旺销不代表永久,业之峰单靠打小区往店拉人的方式“长不了”。


  业之峰以一个装饰公司之身拿了块地儿就租摊、卖材料是否算与卖场公开叫板?张钧表示,行业项目渗透是大趋势,卖场可以自营家装,家装公司当然也可以经营卖场。“前三年内,我们的主流客户依然是业之峰的家装客户,而且目前只经营主材,消费者所需要的家具、软装配饰依然需要去卖场购买。”他表示,卖场与家装公司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依然会是合作共赢的局面。


  多了个竞争对手,有的卖场很愤然,不过也有人表示欢迎。居然之家(查看地图)运营总监张志良认为业之峰此举代表了家装公司的一个发展方向。他解释,之前家装公司在卖场内自营主材,利用市场的免费展示空间来增加主材销售,“其实与卖场形成了矛盾和摩擦”。而峰格汇家居利用自己的空间作展示,一来缓解了矛盾,二来如此小体量的“展示空间”对卖场也构不成威胁。


  虽然张钧再三强调卖场与家装公司会相对长期共存共赢,但也加入了“两三年内不会变化”的限定词。如此看来,张钧想的可能远不止目前这么简单,据了解他已经展开了资本层面的运作,业之峰的大店模式很可能将推向全国。

吴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