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9 11:30:16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日报网络版暂无网友评论调查显示,农村校数量迅速减少,引发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
农村校调整 还需细掂量
□2000—2010年间,农村小学在校生数减少了37.08%,小学数量却减少了52.1%,降幅是在校生人数的1.4倍
□过度撤并校导致上学距离增加、辍学率上升、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加重等问题。受到这一政策不利影响的主要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弱势人群
□改变取消农村学校、盲目追求“学校进城”的规划,推进方式应更富弹性,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参照执行
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了报告《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10余年的效果进行了评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始于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终于2012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根据报告,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也就是说,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过度撤并校还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
撤并结果
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63所
10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2000—2010年间,农村小学在校生数减少了37.08%,小学数量却减少了52.1%。10年间,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63所。农村教学点数量从2000年的178060个锐减到2010年的66941个,减幅达到62.41%,平均每年减少11112个教学点。
在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小学的撤并强度、集中化程度比初中大得多,部分原因是初中原本较多分布在县城和乡镇。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分散的村小和教学点。因而,农村小学生是受这一政策影响最大、最值得关注的利益主体。
平原地貌的地区撤点并校更为严重。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2年对县市教育局长的调查,38.5%的市县所辖乡镇中心小学已很少或没有教学点;25.9%的市县所辖乡镇已很少或没有初中。
“减”出问题
小学辍学率3年上升逾37%,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增加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2年对市县教育局长的调查,67.9%的市县教育局长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效大于问题,32.5%的市县局长认为基本实现布局调整的预期目的,还有57.9%的市县认为,在基本实现预期目的的同时,撤点并校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盲目和过度撤并农村学校,造成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以及流失辍学等突出问题,违背了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初衷,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过度撤并学校导致上学距离增加、辍学率上升。据近年来的多项调查,布局调整后农村学校的服务半径大大提高,由过去的平均5公里扩大到10余公里,最多的达到方圆20公里以上。另据有关研究,我国小学辍学率2007年后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的5.99‰上升到2011年的8.22‰,上升幅度超过37%。这意味着每年有80万—90万农村小学生辍学。造成辍学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就是持续撤并农村小学教学点。
另外一个不良结果,是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学校布局调整后,由于相当多的农村学生需要上寄宿制学校,或者由家长陪读进城上学,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效应。
“超级学校”也在撤并校的浪潮中不断出现,令资源过于富集。由于农村学校大量向城镇和县城集中,导致“城满、乡弱、村空”的局面,其直接后果是在城区出现超大班额和巨型学校,在许多地方学生人数达五六千人的小学、一二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
对于撤并校政策的整体效果,报告认为,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平原地区,撤点并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正面效用比较明显。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较差的边疆地区、西部偏远农村和山区,学校撤并幅度最大,也是流失辍学、上学远、安全隐患增加等问题最为突出的。受这一政策不利影响的,主要是这些地区的弱势人群。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