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设计界首个非公募公益基金会——创基金主办的“亚洲情 世界观”2016中国设计创想论坛于6月10—11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创想论坛圆桌论坛,网易家居作为联合主办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6月11日,2016中国设计创想论坛主论坛上,刘小康、Colin Seah、苗苒等三位来自国内外不同设计领域的设计先锋担任主论坛主讲嘉宾。网易家居,为你带来精彩内容报道。
主讲嘉宾一:刘小康
主讲嘉宾:刘小康
刘小康:我觉得非常荣幸,也非常佩服十位创始人这个基金会,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我们现在一边做商业的设计,一边做自己的作品。自己 的作品我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东西。这个椅子(椅子装修效果图)戏是香港那边改变的故事,香港在70年代我在读书的时候是非常文化的起点,然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里面把中文 变成合法的语言,然后室内设计来讲,有一些外国的朋友,广告公司很多是外国人,在70年代也是影响追求本土文化的一些设计师。然后80年代中期以后跟中国 大陆开始做的时候,对香港设计界是很大的挑战来着。我们讲香港一些品牌,可能觉得好厉害。在国内一开始讲都是一百个,两百个,我们现在已经有四千个点。这 个整个专业性多非常的不一样,90年代我们有回归,问题,然后有很多不同的变化,但是最新的来到就是创意产业怎么去做呢?在创意产业这个名词出现之后对我 们多少改变呢?就好象昨天这五个题目,在我们香港这几十年代都有不一样的讨论的,所以开头这五个题目也是给将来这些设计人几十年都会重复这个问题的。椅子 戏是一个作品系列的名称,它的由来我一步步讲。
坦白说,都是有一点点香港对我完全的改变是影响我开始做这个题目的。在70年代我做学生的时候,很开心的面对香港这个文化的起来,然后80年代开始做设 计,84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个对我们来讲,在70年代我们讲这些文化,到8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想我们身份的问题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在哪里?85年,第 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导演,他第一个就是把这个题目放到这个舞台上面,他说我是香港人,其实是问号来着。我是香港人吗?我是中国人吗?我是英国人吗?这样 子。里面有很多冲突的,因为我们以前在年纪小的时候,70年代我们在中学,以及小学都受这个教育系统的影响很大,从来没有想我们是什么人,虽然我们知道是 殖民地,但是对这个感受没有很深入的,没有想什么是殖民地上面的人。后来慢慢80年代,90年代才真的明白这个分别在哪里。这个是第一个回头想,我是用一 把椅子放在作品上面,有一把中的椅子,有一把西的椅子,背后很有趣的是小平设计,我们最伟大的设计师,我们中国总的设计师,他说香港可以50年不变,他讲 了之后,其实到97年,到现在整个的改变很多了。
再这个过后,其实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时代,就是92年英国派了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港督来了,以前一百多年来的港督他们都是公务员,这一年他们派了政治家来 了,他把民主带到香港来,因为一百多年来香港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城市,没有民主的。民主是他带来香港的,他把这个立法委员,还有区的议会,都开放去给公民选 举,这个改变很大。所以93年的时候,已经快到97年了,全世界对香港很有兴趣。我右手边这里我放了一个乒乓球桌子,为什么乒乓球呢,因为我们60年 代,70年代的时候是因为乒乓球外交,中国人的身份看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很有趣的,突然之间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人打败外国人,我们那个历史几百年 来都是外国人打败中国人,很惨的。所以这个乒乓球外交是蛮成功的,一方面打开这个外交,但是另外一个效果他们没有想到,就是给香港人对中国人身份开启有一 种自信。两年之后再回来香港做,那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这个时间已经很近,他们觉得未来香港会怎么样呢,是不是有一个集权的皇帝会过来呢?当时 我们会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一开始是一个皇帝坐在这个桌子上的。那时候90年代也有一个游行,这个游行是艺术家是跳舞,然后去走。这个海报我放了毛泽东的 像,也放了龙珠的头,因为这个港督突然之间把民主放到香港,很多人都不明白的,但是还是有一帮人对这些权利的追求很热情。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另外一 些人呢,很小对这个龙珠很有兴趣,这个龙珠那时候是最厉害的,已经出的30几集嘛,这是一个黑白的漫画,但是它非常有张力。但是都去讨论这个龙珠的事情, 好象现在讨论韩剧一样的。
第一个真的用这个椅子作为一个符号讨论香港身份的就是一个公共艺术品,那个年代,我刚才说了,很多选举,这个作品里面有几把椅子,就顶着一个柱子,柱子上面还有 一把椅子,有一个人在柱子的顶部,爬了上去最后还是不懂得怎么坐这个椅子,那个年代被选的议员他们都不知道想干什么的,他们只是突然之间玩了这个游戏,那 个游戏也非常吸引男人吧,很有权利。然后选了之后他们做的乱七八糟。所以这是真正用椅子作为一个符号,说一个香港状况的一个作品。
下面这是当时政府公务员使用的椅子。
1994年,香港举办的香港市政局户外雕塑设计比赛中我利用以椅子为主题的户外雕塑《位置的寻求》,并且从此,椅子成为我的一个设计主题。
1997年,董先生是第一任特首,他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上海过来的。香港在50年代,60年代工业起来很重要的就是有一大批商人从宁波 上海去香港。这个97年回归以后,也有一些问题就是大家都觉得这个时代还是沟通不够,就是政府和市民沟通不好。也是香港政府和中央沟通不好。所以这里我放 了两把椅子,变成一头牛,这个牛年。这是台湾的一个交流的海报展。然后98年我做了一个椅子,在右手边看这把椅子蛮有趣的,这把椅子是英国公务员用的椅子 来着,在香港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都在办公室里面看得见的,这个椅子是监狱里面的劳改犯坐的。这个我在香港做的比较完整的,我把这些公务员的椅子 都放上去,整个作品只用了一个早上就完成了。后来这些椅子,这些政府的椅子我是从政府借过来的,因为政府里面有一个部门,然后这个作品也得了奖,在博物馆(博物馆装修效果图) 做了两次吧。后来政府发现我这个作品这样做是批评那时候香港政府的状态还是很乱的,所以他慢慢的知道原来我这些椅子是批评他们,后来他不借给我了。说刘先 生不好意思,我这些椅子不能借给你了。当然他不会说明是他们发现原来我是批评他们的。还是蛮有趣的,慢慢这个系列在我其他的东西里出现。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椅子,好象我刚才留的这个海报,就是两个人坐下来沟通,所以我常常就是沟通,广东人很重要的一句话,坐下来谈,喝杯茶,吃个包,慢 慢谈。所以在这个椅子跟这个符号里面,有一年是受了日本的邀请,做了一个海报,也做了一些扇子。他们这个扇子是要男女分的。我突然之间发现物件为什么都要 男女分了,所以我把这个椅子做成男的椅子,女的椅子,比如说正负,阴阳,上下这样子。从平面的海报也变成立体的,这个也做了一个沟通的海报。这个海报也是 跟我之前这个撞击艺术有关系。另外一个沟通的作品,这是比较大的两个人坐上去的摇摇椅,这种感觉就是从以前海上面,我们在维多利亚港,你们看到香港人开的 这个舢板,他们两个人都配合很好的,走的很漂亮。我觉得他们是非常有默契的,非常好的一个沟通状态,不要说话。后来也变成了公共艺术品,有四个人坐的,这 个题材他们说,这个材料可不可以做。然后变成大的时候,就变成大家一起来坐了。有一次在台湾藏品书店展览的时候,台湾一个很重要的评论家说我们坐在上面摇 啊摇,坐了一个多小时。当然这些朋友都是在展览里面常常坐在上面去玩。有一年在上海,我把两个人沟通的东西,然后做了一些展品,然后我们也开始了很长的合作了。
刚才开始讲过这把椅子很高,好象一个大楼,所以我们也有一些这方面的题材,在2000年的时候在德国我们也有交流的展览,有做海报。我们都是先请不同城市的设计师,再请一个小孩 子画一幅画还是设计一个海报,说他们这个城市的本质,之后这个设计师再设计一个海报回应这个孩子的说法。2000年的时候我让我的儿子做,我问他你觉得香 港怎么样,他随手了一张纸画了给我,香港很挤,很乱。小孩子有这个印象了,所以他这个很乱很挤也是真的,而且我告诉他,香港人都在这个很挤的空间里面发明 自己的方法,找出自己的特色,做成自己今天的成就,所以这个是香港人的文化和特征来着,没有空间反而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后来又变成一把椅子,这些玩的东 西嘛,一个是欧洲的设计师把我们的作品放在他的椅子上。后来也比较小的金属的艺术品,这些也比较容易卖,但是这个系列都是跟香港这个城市有关系的。也开始 做一些产业的东西吧,因为一开始也做一些小批量的产品,在不同的地方去卖,去想这个可能性在哪里。一开始做了一点点,我们都卖掉了。但是本来这头猪蛮可爱 的,这个木头不好做,后来找了香港一个年轻的品牌,他们帮我做这个皮的,这个也做的蛮不错。发现原来小孩子很喜欢去玩,在家具上面玩,这个在不同的场合。 这个是我们公司几个小朋友来玩,然后拿出来玩。后来我们发表这个家具的时候,做这个活动,也是把家这个中文字变成做这个椅子,也有很多小朋友来玩。这个也 是从一个题材开始一直跟不同的朋友合作,现在变成有一个新的产品。这个是跟另外一个品牌的朋友在合作。
刚才我有介绍我有做很多公共艺术品,我做这个马的时候,是90年代,那时候做中央图书馆,艺术馆,文化博物馆都有我的作品,这个是08年的奥运马,奥 运他们来上海做了马术运动的比赛放在上海,所以被邀请做一些马的观饰的的公共艺术品,然后用马做了一把椅子。香港跟马的关系还是蛮密切的,香港上马会,都 是提供香港福利的机构,虽然我们都不赌马。在香港很容易上马会中学,医院等等,所以跟我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做了这个,我觉得有一种幸福感觉的椅子。 后来也去了台湾做,做了一次公共艺术展览,后来在香港也做,但是我也把它变成小的椅子了,因为之前看小孩子玩的这么开心呢,那时候猪这个小椅子不是特别设 计给小孩子的。这个比例都是小一点的,小孩子去玩的。这个也是跟我们香港年轻的时候,这个是一个年轻的夫妇的品牌做的,后来开幕的时候坐了我们三个人,做 了三匹马。我是属狗,但是我很早有人告诉我,一定要跟马的人合作。这个很意外的,晚上坐出租车,这个出租车是一个算命的人,说你属狗,一定要找属马的人合 作。去年还做了一些羊,这个还没有批量的生产,因为有一些条件还不成熟。这些都是做来玩的。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以及跟珠宝都有做,这个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香港设计中心的,所以做了一批珠宝,他们去展览,跟这个品牌合作的。20年要用 了,明年又要做其他的事情了。这个是戒指,真的能戴的,手指可以穿过去的。
游戏,08年,我跟香港另外一个朋友两个人在荷兰一起做了一个展览,叫游戏,因为我是椅子戏嘛,他很喜欢去游历,这个游戏很简单的,我有一套椅子可以摆 来摆去,大家可以互相不一样的放的。他背后的屏风用一个半透明的新风来着。坦白说这个是蛮中国味道,东方味道的,非常安静,一种文人的游戏。其实都是自己 坐在桌上面自己玩,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就是文人的游戏。结果呢,我没去,也很可惜,也有蛮多人去看的。后来他们收藏了我的作品,这个博物馆在荷兰。有趣 的地方就是我们觉得游戏是这样子的,我们觉得很开心,他们怎么宣传我们这个展览呢?在他们眼中的游戏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是这样的,他们用这个来宣传我们 的展览,我们的展览是怎么样,他们一早就知道,两个男人搞什么游戏,不好玩。他们做了这个来宣传我们的展览,这个看出什么呢?这个文化差异很大。这个文化 差异就是我们心中的游戏,所谓我们心里面的游戏,我们基本上是内心的游戏。他们觉得游戏是这样子的,脱光衣服来做的。我们以前一直做文化交流没有这样,突 然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的。
跟台湾交流比较 多,因为台湾有一些朋友比较多,有一个书法家我非常佩服他的,我觉得他是台湾的国宝级的书法家。后来他有一次说小康你不是建筑师吗?我说不是的。他说算了 吧,一起来玩,然后跟其他的八个台湾设计师一起做了展览。他会写一些字,都可以拼成不同的组合,也可以放在我的椅子上面,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出了几本 书,这几本书是激发年轻人创意的,很巧的我收藏到这几本书,里面的这个启发,我把这个变成不同的可能性,变成很多不同造型的椅子,比以前在荷兰做的更加丰 富,上面也放了不同的书法字,无我、无尽等等,这个椅子也可以搬来搬去的。这几个月展览每天都会有人把这个椅子搬来搬去,这真的是游戏了。真的在荷兰这边 带动人去参与这个作品了,反正每天进去都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也做了几把椅子,本来我们在70年代的时候,已经非常爱书法,怎么用在设计上面。所以把老师这 个无字的一笔,变成椅子上的被板,然后上面是我们两个人的合作,做得了这几把椅子,都是一笔而成。所有这个书法这一笔的力度,或者转变在哪里。其实很有趣 的,中国人在美学里面,线条是最重要的,不是一个平面,也不是立体,还是线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吕晓娈